水上挖掘機
底盤保養,底盤部分雖然都是些鐵家伙,但是對于水上挖掘機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也是大家最容易忽視的。底盤部分主要分為:支重輪,托鏈輪,引導輪,驅動輪,履帶,俗稱四輪一帶。
1、支重輪:支重輪位于水上挖掘機X架下方,20噸級一般單側配置七個,其中兩個會有履帶鏈軌護板,在日常工作中應盡量避免支重輪長時間浸泡在泥水、冰雪中,每天工作完成后應將單側履帶撐起,驅動行走馬達將履帶上的泥等雜物甩掉,尤其冬天施工一定要保持支重輪的干燥,因為支重輪的外輪與軸之間有浮動密封,如有水晚上會結成冰,第二天作業移動水上挖掘機的時候,密封與冰接觸會被劃傷導致漏油,這就是為什么支重輪漏油多發生在冬季的原因。支重輪損壞會引起很多故障,如一側支重輪損壞過多,水上挖掘機可能會行走跑偏、行走無力等。
2、托鏈輪:托鏈輪位于X架上方平臺位置,其作用是保持鏈軌的直線運動,如托鏈輪損壞會導致履帶鏈軌不能保持直線,就是我們常說的掉鏈子了。托鏈輪是一次性注入的潤滑油,如果發生漏油就只能更換新的,所以平時要保持X架斜面平臺的干凈,不要讓泥土堆積的太多導致托鏈輪轉動困難(跟支重輪一樣,避免涉水)。
3、引導輪:引導輪位于X架的前方,它由引導輪和裝在X架內部的漲緊彈簧組成。在作業和行走過程中要保持引導輪在前方,這樣能夠避免鏈軌的異常磨損,漲緊彈簧也可以吸收來自前方坑洼路面的沖擊減少磨損。
漲緊彈簧總成由彈簧和漲緊油缸組成,漲緊油缸通過注入潤滑脂(黃油)可實現調節履帶漲緊度的作用,很多人都不在意這個細節,可一旦它出現問題后果將是很嚴重的,因為它的位置相對較低且處于相對靜止狀態,長時間的不運動再加上空氣中的水蒸氣作用活塞桿很容易銹死在缸筒里,調節作用失效。漲緊油缸需要定期的放油和注油,放油-將漲緊油缸黃油嘴最多松開一圈,黃油就會從放油口被擠出(因其內部壓力特別大,操作者必須站在側邊防止黃油嘴被彈出造成人員傷亡),注油―將黃油嘴擰緊用黃油槍進行注油,直至履帶漲緊到合適位置。
4、驅動輪:驅動輪位于X架的后方,驅動輪是由行走馬達、行走減速機構、行走齒圈組成。行走馬達獲得來自主泵的液壓能實現轉動,由行走減速機構進行減速,再由安裝在殼體上的行走齒圈驅動履帶鏈軌進而實現水上挖掘機的行走。
驅動輪一側必須始終處于后方,因為它是直接固定安裝在X架上,沒有吸震功能,如果驅動輪在前行走不僅對驅動齒圈和鏈軌有異常磨損,還會對X架產生不良影響,X架可能出現早期開裂等問題。行走馬達護板可以對馬達起到保護作用同時其內部空間也會儲存一些泥土和碎石,這就會對行走馬達的油管產生不利影響,泥土中的水份會腐蝕油管的接頭處,碎石會與油管發生干涉造成有關磨損漏油,所以要定期打開護板清理里面的污物。更換終傳動油時應將水上挖掘機停放在平坦地面,將終傳動轉至放油口處于最下方且與地面垂直,加油時擰緊放油螺堵,從上方加油口處加油,中間觀察口處有油流出即可。
履帶:履帶主要由履帶板和鏈軌節組成,履帶板分為加強板、標準板和加長板。加強板主要應用于礦山工況,標準板用于土方工況,加長板用于濕地工況。礦山上對履帶板的磨損最嚴重,行走時碎石有時會卡在兩塊板之間的縫隙中,當轉至與地面接觸時就會對兩塊板產生擠壓,履帶板就容易發生彎曲變形,長時間行走也會使履帶板螺栓固定處出現開裂問題。鏈軌節是與驅動齒圈接觸有齒圈帶動進行旋轉。履帶漲緊度過緊會造成鏈軌節、齒圈和引導輪早期磨損。
漲緊度的測量就是將水上挖掘機停放在平整地面,使用平直的長桿放在驅動齒或引導輪與托鏈輪之間的履帶板上,測量履帶板到長桿之間的最大垂直距離,一般在15-30mm之間;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將一側履帶支起,測量履帶板到X架之間的最大垂直距離,數值一般為320-340mm之間。根據具體工況可做適當調整,如在礦山,濕地作業可在20-30mm,340-380mm,沙地或冰雪路面可大于30,380mm。
發表日期:2021/9/23 瀏覽次數: